分享缩略图
视频中国  >  
首页> 视频中国

周彩存:“肺腑之言”做好专业科普,早筛早诊

发布时间:2024-05-09 09:53:33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吴婧

肺癌是“沉默癌”,发病隐匿,早期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生存率极低。据新华社报道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致死人数占所有肿瘤的四分之一,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高危人群通过防癌体检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十分重要。

2.jpg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从事肺癌临床工作30余年,深耕于肺癌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成就。有鉴于此,医左医右“健康中国行动-重大慢病医疗科普”栏目专访了周彩存教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肺癌早筛早诊及做好医疗科普的重要性。

 

医中心:肺癌作为“沉默癌”,隐匿性强,对于公众来讲,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是十分重要的。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达80%,肺癌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肺部病灶,从而实现治愈,降低肺癌死亡率。请您谈一下,对于普通人来说,当自己有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如何科学地判断是否可能发展为肺癌?以及做好肺癌防治科普的重要性?

周彩存教授: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疾病发生之前,更胜于治病于已成事实之后。近年来,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那么肺癌的早期发现比晚发现在治疗上来讲,要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倡导肺癌预防,要从自我做起。

引起肺癌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相关研究表明肺癌发病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及既往肿瘤病史、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约80%以上的肺癌都和吸烟有关,而吸烟的起始年龄、烟龄、烟量、戒烟时间都是影响因素,除了约3.5亿烟民外,我国还有7.4亿人遭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他们也是肺癌高发人群。所以,戒烟是预防肺癌的重中之重,不要主动抽烟,更不要接触二手烟、三手烟,戒烟任何时候都不迟,这是很重要的。

此外,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与肺癌也有相关性,比如雾霾天气也要减少出去,实在要出门也要戴好口罩;做饭的高温油烟会产生有毒烟雾使局部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咽喉甚至整个呼吸道,损伤呼吸道表面的组织,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容易使诱发肺癌,保持家庭厨房通风也是预防肺癌的有效策略。

那么预防肺癌的策略是什么?很明确,低剂量螺旋CT(LDCT)是最好的肺癌筛查手段,被称为早期肺癌的“照妖镜”,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降低肺癌20%死亡率,但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因为CT检查具有放射性,有放射就有致癌性,低剂量螺旋CT(LDCT)主要优点是辐射剂量小,薄层(≤1mm层厚)CT可更好地评价肺结节的形态特征。普通CT检查时所用的X射线是单一、质硬的高能射线,CT扫描时总辐射量要比常规X射线摄影大很多,导致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相对较高。对于高危肺结节,则需要在专业医生建议下行增强CT或PET/CT。国外一般要求年龄在55岁,国内筛查年龄至少在45岁以上,我国推荐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LDCT筛查,既往有抽烟史的,或者有肿瘤家族史的病人可以做低剂量螺旋CT(LDCT)以早期排查、诊断肺癌。

如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做胸部CT时发现肺部结节, 80%—90% 都是良性病变,不要担心,可以找有经验的专家来鉴别诊断,通过影像组学、临床,由医生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它的良、恶性来区别对待、区别治疗,通过外科手术绝大多数会治愈。如果病人有咳嗽、胸痛症状了,就需要鉴别咳嗽、胸痛是不是肿瘤引起的,还是炎症、结核引起,肺癌早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肿瘤处在早期,及时采取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如果肺癌病人出现咳嗽出现胸痛了,绝大多数人已经不是早期了。所以我们强调的是肺癌预防要早,要预防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但即使已经到晚期了,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可怕,肺癌晚期患者虽然已经到了一个治疗非常困难的阶段,但是肺癌晚期不等于绝症,我们通过靶向、免疫治疗,很多病人也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在我国肺癌综合诊治在新一代专业队伍的奋进下,“早期肺癌更多治愈,晚期肺癌成为慢性病”已成为现实,肺癌由可治愈状态变为不可治愈状态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窗口期,在此期间,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大幅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术后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肺癌晚期也不要怕,要相信科学,相信我们医生,患者家属也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一定不要放弃生存希望,积极求医,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医中心: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中心正发起以医院和科室为单位的科普内容运营中心项目,来推进各大医院的医疗科普宣传工作,您认为这一项目应如何更好地推进和建设? 

周彩存教授:科普工作是国家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是一定也必须要做的,我们很多医生在跟病人或者患者家属交流时存在障碍,绝大部分是因为老百姓没有基本的肿瘤、肺癌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们的专家在科普创作、科普宣传方面,要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公众,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这是很关键的。只有我们民众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了,我国医学普及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此外,肺癌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者、临床医生、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传播科学防癌理念,普及抗癌健康知识很重要,科普工作要做好,需要有效的组织和顶层设计,明确的目标,专业的科普内容,持续的内容生产宣传推广,同时也要有严格的制度监管、信息筛查机制,将权威正确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大众,才能达到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4-05/09/117171669_t2_34X0X315X268_4a67427c-622f-45a4-a103-409c134a56fd.jpg
【责任编辑:吴婧】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