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视频中国  >  
首页> 视频中国

甲状腺穿刺报告这样看才对!

发布时间:2024-05-17 13:31:51 来源:浙江省人民医院公众号 作者: 责任编辑:吴婧

你熬的不是夜,更不是寂寞,而是……

现在体检,越来越多人被查出这结节、那结节,而甲状腺结节更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

如果在甲状腺超声首诊后发现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考虑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需要进一步术前明确诊断,那么就需要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来帮忙了。

image.png

什么是细针穿刺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是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最准确的方法,良性的结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恶性的结果可以指导手术决策。FNA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 65%~ 98%,特异度为72%~100%。

如何解读,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病理学报告?

目前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诊断多采用2017年更新的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Bethesda系统,将甲状腺细胞学结果分为6类,具体解读如下:

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病理学报告解读如何?

1. Ⅰ类: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主要是指适合镜下观察的细胞数量少,这和穿刺操作、涂片固定等因素有关。该类别的恶性风险约为1%-4%,在诊断中占比<10%。处理意见为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

2. Ⅱ类:良性病变

这类结果占比最高,一般为>60%,镜下一般可见良性滤泡细胞和炎性细胞,恶性风险为0-3%。处理意见为临床和超声随访。

3. Ⅲ类:意义不明确的病变

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性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镜下细胞出现非典型性,但还不够诊断为IV类、V类、 VI类。该类别恶性风险为5%-15%,不能过度诊断。处理意见为:重复细针穿刺、分子标志物检测或甲状腺腺叶切除。

4. Ⅳ类:滤泡性肿瘤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该类别恶性风险约为20%-30%,其良恶性判断主要靠术后病理,细胞学诊断仅起筛查作用。处理意见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分子标志物检测。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4-05/17/117194830_t2_144X32X505X393_9409f3fa-a9d5-4076-90ca-c2a128e31f49.png
【责任编辑:吴婧】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