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建院40周年
1984年12月,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浙江省人民医院应运而生。
2024年12月,医院迎来建院40周年。
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载风雨兼程,医院竭力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厚植人才根基、拓展院区布局,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关怀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将每一步走得坚实有力。
如今,医院已成为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疗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勇立潮头。
党建引领 “医”心为民
“党建引领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点毋庸置疑。”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斩钉截铁地说,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2018年12月10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中率先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党委在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领导作用。2019年,医院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调整党建内设机构设置,明确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执行党委决策,抓管理、抓学科、抓质量、抓服务、抓效能。医院创新开发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题线上管理系统,集提交、审批、决策、执行和督办于一体,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实现议题的会前联审、会间联动和会后联办,达到“智治、高效、协同、闭环”的质量管理目标。
医院强化“支部建在科室上”,加大“双培育”力度,临床医技党支部书记100%由业务骨干担任,深入实施“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创建“党建引领·医心为民”党建品牌,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把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擦亮党建“金名片”。2023年11月,全国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选树了109家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 大医院面临停车难问题,看似是“小问题”,却严重影响患者就医体验。“我放弃医院的停车位,让患者就医时停车更方便。”面对患者停车难的问题,洪朝阳主动带头腾让车位给患者。医院党员也纷纷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车位让给患者使用,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停车难的问题。在洪朝阳作表率、党员带头下,医院共为患者腾出停车位100余个。此后,医院还提供了患者和员工均可免费乘坐的从医院到附近地铁站之间的接驳车,使他们出行更方便。 “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每一位员工的幸福都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洪朝阳表示,医院党委持续推进改善就医环境,实施“亮灯工程”,形成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增设假日门诊,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本着打造最具幸福感医院的目标,医院党委在工资薪酬、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不断推出创新举措,解决员工的“关键小事”,让每一位员工共享医院发展成果。
广纳贤士 培养英才
洪朝阳深知人才培养和引进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人才的凝聚是医院发展之本,是跨越艰难险阻、破浪前行的力量之源。”他坦言,自己最想做的就是用心栽培每一位医务人员,使他们能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据洪朝阳介绍,自2020年11月起,医院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专班,党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修订配套人才管理制度,从医院实际出发,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引进和培育人才,为人才提供平台和发展空间。 “我们的支持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助力人才成长方面,洪朝阳很有底气。医院以学科综合实力基础、学科带头人综合能力及学科区域竞争力等为要点,遴选医院重点学科,给予平台、经费、团队建设等全方位倾斜支持。医院主动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全力拓展硕士、博士生源,助力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医院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加大专职科研人员招录力度,对临床科研进行全面改革,为重点学科配备专职科研人员。同时,医院还高标准遴选年轻人才,指导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提供平台和经费,支持其赴国内外进修、深造,着力打造一支综合实力强劲的后备学科带头人队伍。医院高度重视临床型专家队伍建设,全面改革绩效方案,向开展疑难杂症诊治、国内外创新技术、四级手术的医师及团队倾斜,激发临床医师立足临床、专注临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医院还彰显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担当,积极帮扶基层医院,尤其注重基层医院临床骨干和管理人才培养,采用轮训和短、中、长期进修等方式,实现“输血”“造血”并进。 “医院已经逐步形成了‘优秀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育得优、已有人才留得住、骨干人才用得好’的良性人才生态环境。”洪朝阳表示,对人才的态度,彰显医院发展的高度。医院坚定不移将“人才强院”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患者在治疗师指导下,利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设备恢复步行能力
学科筑基 科研铸魂
作为全国领先、省内率先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的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锚定医学前沿,致力于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突破常规、不断创新,在精准微创的道路上精益求精,持续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学科建设是浙江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创建的基本元素。”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介绍,近5年来,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别共建单位;临床护理学、普外科、肿瘤学、泌尿外科学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或项目;整形外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获批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多个学科在区域乃至全国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医院还锚定省级大医院解决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定位,出台了多项促进学科有组织快速发展的制度和方案。针对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整合相关学科资源,成立肿瘤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心脏大血管疾病中心、泌尿肾病中心等综合诊治平台。同时,医院细分并强化亚专科建设,各学科相关亚专科团队协同攻关,向精深领域不断迈进,显著提升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救治水平,一大批特色技术在国内享有盛誉,如眼科中心精准黄斑手术、头颈外科腋窝入路无充气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乳腺外科乳房重建技术、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胃肠胰外科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技术、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双瓣膜手术和微创人工心脏植入术、心血管内科孕妇心律失常的零射线消融手术、生殖内分泌科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力保存技术、消化内科小肠镜下息肉摘除和小肠镜经胆肠吻合口取石术以及淋巴外科、显微重建外科首创的超显微技术套锁吻合法和首先提出的淋巴水肿“6+X”切口技术等。 “此外,我们也高度重视科研对学科建设的持续推动作用,全力搭建高水平科创平台,筑牢学科发展的坚实支撑。”葛明华补充道,医院倡导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应用推广等完整的研究链,并成立技术转化办公室,确保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医院专职研究人员从20余人增加到近百人,计划5年内扩大到400人左右,覆盖全院绝大多数学科。 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24年8月,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浙江省人民医院共斩获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累计获得资助经费较去年增长了11.56%,科研立项数首次跨越30大关。截至2024年11月底,医院还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月22日,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揭晓,医院共获3个奖项,其中,葛明华领衔的《甲状腺癌精准诊治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医院常态化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
数智赋能 走在前沿
“从最初对医院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到现在人工智能应用渗透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洪朝阳介绍,医院紧紧围绕患者、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的需求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智慧医疗”。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打造“四专”模式,即成立数字化工作专班、聘请清华大学研究员任数字化首席专家、各科室设立数字专员、规划数字专区,打造滨江院区未来数字化医疗示范基地,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力求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医疗服务体验。 葛明华表示,除了服务医疗业务的基本需求外,信息化建设还不断助力区域共享、专病诊治和专科能力建设、医院精细化管理等关键领域。近年来,医院在脓毒症、肿瘤诊疗及眼科、泌尿外科领域数智赋能临床、科研方面佳绩频传。浙江省人民医院作为主力成员之一,配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完成“浙医互认”“浙里急救”建设,这两大系统被遴选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明眸妙手’高精度柔性眼科机器人及远程手术平台”是医院第三批数字化项目,实现了国际领先的3微米手术操作运动精度和远程指导功能。2023年7月,医院研发团队开展了亚洲首例眼科机器人辅助视网膜手术,2024年5月完成了国内首次跨越1790公里的远程实时眼科手术指导。 如今,医院建立了临床业务数据中心和科研数据中心,各项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也应用了大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系统模块已经非常完备,覆盖了医疗、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多个方面。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具备集成化的基础,发展到了需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归集治理并借助人工智能发挥数据价值的阶段。接下来,医院将通过数据集成和嵌入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分析与管理效率,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医疗效率,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效能,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机构深化应用的典型场景,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院推出AI陪伴就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心有“山海” 健康“共富”
作为有担当的省级公立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健康“共富”。早在2011年,医院就作为第一批省级试点医院率先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2021年4月,医院牵手淳安、天台、仙居、定海4地县(区)级医院,在省内率先签约、率先挂牌、率先派驻专家,落实浙江省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在山区、海岛扩容下沉。 为提升托管成效,医院建立三大人才库,包括88位综合性人才的下沉干部库、368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下沉专家库和96位职能部门人员的管理人才库,累计派出1600余人次柔性专家赴分院指导。专家团队发挥在专业技术、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教学查房、专家门诊、病例讨论、手术带教、业务培训指导等方式,完善分院工作制度,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采访中,葛明华列出了这样一些成绩:2021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显示,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国3675家综合性二级公立医院中获得A++等次评定;天台县人民医院成功获批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重点项目、当地首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台州市博士创新工作站,并实现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项目“零”的突破;仙居县人民医院连续2年获浙江省“山海”考核第一名,并于2022年晋级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定海区中心医院开展完全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以及经腋窝、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等新技术,步入当地领先梯队。 2022年,医院启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工作。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绍兴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以毕节医院为例,医院每批派驻长期专家20人,累计派驻两批长期专家34人,以及柔性专家200余人次,通过长期派驻、定期指导、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开展资源输出,实现“管理、技术、品牌”同质化发展。合作共建以来,毕节医院共开展西南地区首例医疗技术9项、贵州省首例医疗技术13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49项,填补了一大批区域医疗技术空白;获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共85项,并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医院在托管帮扶工作方面起步较早,先行先试积累了诸多经验,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与持续优化。同时,医院也将持续赋能托管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健康基础。 2024年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建院40周年。1月5日,越城院区正式启用,目前已开放13个病区610张床位,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6月20日,富阳区人民政府与医院签订共建浙江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合作协议;滨江院区、萧山院区建设正加速推进……
忆往昔,浙江省人民医院不懈追求医疗技术的精进与人文关怀的共融,治愈了无数患者的疾病,为众多家庭重燃希望。
看今朝,在“建高峰、强厚度、集团化”发展思路指导下,医院积极构建学科高地、优化人才生态、推动集团化发展,践行“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为打造百姓信赖、员工自豪、业界推崇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逐浪前行。
(供稿:浙江省人民医院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