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个共同而又美好的名字,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星河中独自闪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拥抱世界。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
一、孤独症的概念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会对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它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起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母亲在产前的病毒感染、围生期产伤、接触有害物质、父母高龄及出生低体重等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
三、 主要临床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儿童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并且对他人的存在缺乏关注,往往不回应他人的呼唤。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患者常常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在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困难。
语言沟通障碍:孤独症患者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较晚;语言理解能力受损,对简单的指令或日常用语难以理解;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如重复刻板的语言、自言自语等。
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患者常常对于普通孩子所喜欢的活动、游戏、玩具等不感兴趣。反而对一些特定的内容如:旋转的物体、特定的声音等感兴趣。他们还会经常固执地每天走相同的路线、使用固定的物品、按照特定的顺序做事,有时还会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若这些行为模式被改变,则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强烈情绪反应。
四、 临床诊断
孤独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估。要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发育评估结果、辅助医学检查、标准化的评估量表等,严格按照相关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五、 治疗康复
孤独症患者的治疗一般包括行为干预治疗、药物治疗和教育支持等。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教育计划。往往通过早期诊断、科学干预和教育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在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等方面获得提升。
六、 结语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孤独症儿童的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尊重、宽容和陪伴,帮助他们驱散成长中的阴霾,照亮他们成长的路。让世界因为我们更温暖,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供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霍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