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一天,当乘坐的汽车驶上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时,我情不自禁地推开车窗,感受着从耳边呼啸而过的江风。我的心开始雀跃,因为我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中国。就在5分钟前,我还在大桥的另一端,朝鲜海关大楼上的白底红字标语——“坚决贯彻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遗训”异常醒目,这是我在朝鲜看到的最后一条标语。 朝鲜是我驻外生涯的第一站,这个特殊国度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通过在平壤的两年生活,我发现,尽管表面上被一层厚厚的“茧”包裹着,普通朝鲜人的生活饱含艰辛和无奈,但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固有的色彩和特点,用能歌善舞的传统延续着民族的血脉,仿佛一群从迷雾背后走来的翩翩舞者……
静得吓人的绿色之都
平壤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安静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这是一个有着300多万人口、朝鲜最大的都市。在白天,我看到,马路上车辆与行人非常稀少,就不难理解为何这座城市很安静了,而一到晚上更是安静得吓人。
在平壤,交通永远都畅通无阻,即便看到小汽车,那也大都是政府机构和国有单位的。公交车极少,公交车站经常排着很长的队伍,自行车因为特别贵也很少。大多数居民是步行上班,如果要走半小时以上,才会选择坐公交车。出租车很少,据说只有50辆。
由于长期闹电荒,所以平壤在提倡节约用电。连马路上的红绿灯大多也不工作,主要靠美丽的女交警指挥,她们是平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到晚上规定时间,城市就会断电。因此朝鲜人没有夜生活,家家户户也用不着安窗帘。
电视机只能收看一个频道,里面没有广告,更无俊男靓女。几位新闻播音员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慷慨激昂地宣读着新闻,歌颂的是伟大的领袖、劳动者和革命军人。
在这里,看不到商业区,所有街面都没有招牌和门面广告。朝鲜是配给制社会,合作社商店规模极小,里面的货物匮乏,柜台里空荡荡的,政府规定不允许外国人进去。一切生活用品都按配额供应,所以没有什么超市,整个商业活动是静止的。
我看到平壤主要街道的两侧多为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初看以为是写字楼,后来才知道是居民楼,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当然,平壤也有现代化的建筑,比如说高105层的柳京饭店,这是一座三角金字塔式的建筑,也是平壤最高的建筑,1989年与法国合作建造。据说因为美国的打压,促使法国人停止了这项工程,因此柳京饭店也曾被某媒体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糟糕建筑”。2008年4月,在获得埃及电信巨头奥斯康电信集团的投资后,柳京饭店又开始续建,预计2012年完工。
而最令人关注的建筑无疑是巍然屹立在平壤中心的大型烽火塔——主体思想塔。当地人说,它象征着以人为中心的政治哲学——主体思想的伟大和永垂不朽。它是1982年4月为金日成70寿辰而建,也是为迎接创立主体思想而建。据说朝鲜的每个城市、街道、合作社、大企业、大单位都有永生塔,就像每个朝鲜人都带领袖像章,每个家庭都挂领袖像一样。
除了巨大的建筑,平壤给人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无边的绿色。平壤是世界上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城内有200多处公园和游园地。平壤别名“柳京”,意为“遍植柳树的都城”,大同江两岸的十里垂柳,自古以来便是朝鲜的一大名胜。公元12世纪,朝鲜著名抒情诗人郑知常曾在平壤写下“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美丽诗句。纵贯市区的大同江清碧如昔,其古时的美称“玉流”依然名副其实。黄昏时分,大同江、普通江畔散步、垂钓的人群,给这个庄重严肃的城市,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目前,平壤市区除了两个火力发电厂外,没有任何工业;由于汽车数量不多,也几乎没有尾气污染。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在进入市区前,都要冲洗干净。
大同江上,停泊着一艘美国军舰“普韦布洛”号,当地人很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人民军缴获到的美国间谍船,然后还滔滔不绝地讲述人民军十八名战士如何俘虏美军八十人的故事。参观此船,我才明白,朝鲜与美国对立紧张的仇恨情绪一直都没有消退。
我被请进朝安全机构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与朝鲜外务省或新闻媒体官员会面。其中一次与朝鲜官员不期而至的“遭遇”让我终生难忘。
朝鲜是一个尊崇领袖的国家,官员的地位十分显赫。他们大多出身官宦世家,或者是“学而优则仕”,许多人毕业于著名的金日成综合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等高等学府。
朝鲜官员们大都器宇轩昂,面色红润,衣着考究,穿统一式样的黑色或藏青色套服。在高级宾馆或餐厅出入的大多也是官员(或涉外公司职员)。在朝鲜,如果到政府机关办事,必须提前预约,穿着正式,在专门的“面谈室”里会见,而且会作笔录。
不过,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下午,我与朝鲜官员的遭遇却有些出乎意料。那天,我背着相机在普通江边漫步。江边很热闹,女中学生在练习团体操,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一个祖孙三代的大家庭在享受野餐。看到这些场景,让我心生感慨:虽然朝鲜近年经济困难,但朝鲜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却依然存在。
江边的广场上有一个小型打靶场,花20元朝币(编者注:在2009年朝鲜货币改革前,人民币1元可兑换588朝元;改革后,为1元人民币兑换1000新朝元。)可以打10发子弹,一等奖是一包香烟。来此玩耍的人真不少,其中还有一名拄着双拐的人民军战士。
这时,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露天的大同江啤酒店,人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在朝鲜很少看到这种场面,于是将眼前的画面摄入相机中。谁知我刚放下相机,旁边就有人拍了拍我肩膀。我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黑色绸衫、体格健硕的中年男子瞪着我:“你拍了什么?”
我说:“啤酒店。”
“有证件吗?”
我掏出记者证给他。
“黑衫”冲我一挥手:“跟我走一趟!”
我们穿过一条又一条街,来到了一个位于巷子口的单位。这里没有门牌号,也没有单位名称,只有一道绿色油漆刷的大门。在门外等了约20分钟后,“黑绸衫”才示意我进去。另一名穿着藏青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带我进了一间屋子,屋里设施很简单,只有两张单人沙发,一张桌子和两张凳子。
我坐下后,他摊开一张白纸问我:
“请问记者先生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
我尽量将情绪稳定下来,回答时不卑不亢。
他把笔放下,一脸狐疑地看着我:“你拍大同江啤酒店干什么?”
“我是一名中国记者,照片刊登以后,可以让中国人民了解朝鲜人民是如何愉快地度过周末的。”
他依然不依不饶:“你要把胶卷留下来,我们看过之后,如果没什么问题就还给你。”
“我用的是数码相机,可以直接在相机上观看。”我把下午拍摄的东西一张张打开,他看得非常仔细,70多张照片来回看了两遍,还倒着看了一遍,但挑不出任何毛病。
他松了口气,态度缓和了一点,“记者先生,你知道,我们国家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只是例行公事。如果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还会‘请’你到这里来坐坐的。”让人意外的是,表情一直很刻板的他竟然在此时有了一丝笑容。
我也放松了下来,“我知道了,以后我拍照前会事先给朝鲜同志打招呼,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其实,在朝鲜,你事先解释也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们看到一个背相机的人,就会满脸狐疑地看着你,继而对你敬而远之。
快分别的时候,我问他:“这是人民班(相当于中国的街道办事处)人民委员会吗?”他一脸平静地说:“这是人民保安省。”听到这话,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原来这就是朝鲜最高的国家安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