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吸引力的文化选题与科学系统的汉语教学方案相结合,一期期多语种短视频,以小见大,组成学中文、识中国的《中文宝盒》,推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被海外受众认同接受,使“中华文化热”在全球不断升温。节目首个系列“指尖技艺”,从具象的“手”出发,聚焦中国传统手艺和手艺人的故事。
中文宝盒 | “指尖技艺”05匠心制壶
通过一双手,你会看到什么?是感知、是创造,更是勤劳。今天的故事,从一双手、一把壶、一口窑讲起。
“出窑”两个字吧,就是期盼,很有神秘感。
王辉,宜兴丁蜀镇紫砂手艺人,做壶二十多年。
中国人爱茶,也爱壶。而制作一把好壶往往取决于它的原材料——泥土。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使这里成为了中国的“陶都”。宜兴紫砂泥不同于其它陶土,其沙性含量较高,透气性和透水率较强。
“柴烧紫砂”是用紫砂泥塑形,再用柴火烧成。土与火相遇,在时间的作用下,使壶获得了生命。
一把壶就像一个人,独一无二,“性格”不同。
对于紫砂匠人王辉来说,制壶的过程,就像一场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王辉说:“我们只会在感觉好的时候才安心坐下来工作,这种感觉不一定能每天伴随着你,整个漫长的制作过程还是需要不断调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辉现在制作的这把异形壶,是定居海外的老友向他定制的。壶型像磐石,线条如流水,这里蕴含着游子对故土坚定不移的爱,也是王辉对中国传统紫砂工艺的一次大胆创新。
柴烧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作品,或者说完美品不是没有,是可遇不可求。
想要一把完美的柴烧紫砂壶并非易事,土质、手艺、时间、火候等多种因素都影响柴烧紫砂壶的成色。在出窑之前,没有人能预知壶的样子,这也成为了柴烧紫砂的独特魅力。
只可遇见,不可预见。
对于匠人来说,用心制壶,静心期盼。磨炼的是壶,也是人。
策划:张慧君 宋若冰
编导:佟明月
顾问: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