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村庄,我们会看到沿途一路都是宽敞平坦的大道,整齐划一的小洋房是居民们的住所,而其中还有众多风格各异的民宿星罗棋布。这里的大多数的村民不仅是街坊,还是“同事”,这里,讲述着天府农博园张河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接手张河村 让民宿遍地开花
1米9的身高、架着一副黑色眼镜框、白色衬衫挽起了袖子……初见刘仲刚在田间地头摘果子, 我们很难将他和“新农人”联想到一起。可就是这样一个文质彬彬可爱的东北大男孩儿,深耕在了新津张河村,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新产业的发展。
“曾经的张河村在村民们的眼里,与其他正逐渐荒废的村落没什么区别,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子里逐渐只剩下守旧而不愿离开的老人,没有什么产业,田地也因为精力不足而逐渐荒废。” 途远公司西南区域的负责人刘仲刚告诉我们,起初天府农博园被规划在张河村等几个村落时,颇具挑战。
据了解,当时单是张河村就有共计18亩的零散土地需要被利用。这些单个面积小,且分散在张家河村各个地方,不好进行统一的规划,要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修建民宿。经过多轮的考察招商,最终由途远公司来进行民宿的改造,刘仲刚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民宿的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小,却又能在景区之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恰巧适配了张河村土地零散的缺点,再加上以后农博园的建立一定会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因此周边的配套中对民宿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刘仲刚谈到。
接手项目后,刘仲刚就和设计团队走访每一块土地,查看他们的位置分布和周边建设,最终设计出25栋低碳装配式创意民宿,运营三年左右的时间。
扎根当地 带动村民增收
然而,建设是相对容易的事,难的是如何做好后期的运营。在项目的建设之中,刘仲刚时刻在考虑,项目整体的配套设施和资源得依靠村子的产业和发展,只有让村民接受、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来,以后项目的资源获取能力、人才使用的问题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和团队进行商议后,刘仲刚决定将项目建成后绝大多数的用工岗位,包括服务人员、前台、客房清扫员工等等,都在村内招聘。
“起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村民们是否愿意在项目中来工作。没想到发布后,大家都十分积极踊跃地报名,很快就招满了所需用工,大家彼此参与在其中,相处十分愉快,”刘仲刚笑着表示,如今项目有90%以上的用工都在自张河村的村民。
在后续的运营中,刘仲刚还想到:要是只有一个民宿项目的话,村子的文旅还是十分单一,不足以接纳农博园这么一个巨型ip所带来的流量,能不能让村民们自发动起来,修建起其他的文旅项目?
于是,在刘仲刚的引导下,村民们开始自发修建起诸如餐厅、艺术工坊等等围绕着游客的配套设施,还有的村民把自家闲置的民房拿出来给途远公司,改造成民宿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住宿场地。
据介绍,如今的张家河民宿项目实行的是“保底+分红”的创收机制,村集体保底收益31.5万元/年。项目带动的当地居民改造闲置农房参与民宿运营以及自发创建的旅游配套设施,年增收5万余元。
“村子改造后,变得漂亮了,我们收入大幅度提高了,就连年轻娃娃也愿意回来了!”谈到这两年村子的改变,村民王奶奶十分高兴地说道。
串联借力周边 未来乡村大有可为
谈到天府农博园的发展,刘仲刚表示,新津是一个美食多、古迹多的地方,后续农博园将人流不断带向新津之后,也会对周边的项目带来流量。因此刘仲刚后续希望等人流量大了之后,把周边的景点串联起来,做成一个旅游环线,实现多维度的联动和发展。
“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希望打通张河村的乡村旅游生态圈。” 刘仲刚认为,如今游客的需求变化太快,尤其在疫情的催化下,需要植入更多创新内容。不过,刘仲刚也坚信,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保留乡村的底色。
可以说,如今的天府农博园,不仅把农业生产中最前沿的技术和智能化的科技以及数字经济的运营方式都尽数体现,而且还造起了一个十分强大的旅游ip。这不仅仅对于新津是一个亮眼的名片,对于诸如刘仲刚这类的项目负责人而言,也能够让项目在明星ip的光环之中,借力发展。
“作为一个新的张河村人,我想用一句话来给自己和大家共勉。时间花到哪里,未来就藏在哪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刘仲刚对农村发展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