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购车摇号存漏洞 制度设计需完善
备受舆论关注的北京首次机动车摇号结束,共有17600个申请者“中签”,但随即有人发现,在网上打开自己的中标通知书后,可以将其他的中标人申请编码复制到地址栏,获取他人中标通知书上的驾照信息,用这些信息,进入交管局网站修改对方的联系方式,这个大漏洞意味着中标者的姓名、身份证号、驾驶证档案编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泄露。(1月28日《新京报》)
在获悉后,北京市交通委已协调技术人员对申请人信息加密。下午3时获悉,16时45分就解决了问题,一两个小时就解决,说明加密在技术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有想到。这种应该想到的简单问题,却没有想到,首先见证了北京这一汽车限购政策的仓促。
这一政策的实施中,暴露的远不只信息漏洞这一个问题,媒体报道了各方面存在的漏洞。比如,外地人申购时,身份变成京籍人口,也有京籍人口被变外地人。市民提交15位数的身份证号码不能被系统确认,导致申购失败,可系统并未提示申购必填18位号码,这些都是申购系统的问题。还有,不少非京籍的市民在北京工作7年,按月缴税,却未通过审核,原因是不符合“连续5年缴个税”的规定——问题出在个税原先都是单位代扣代缴,2006年10月才执行个税申报,这是未与税务部门协调好。还有在弃购、炒号上也存在漏洞,缺乏审慎和完善的决策。
这么多问题和漏洞,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多么的仓促。北京实施的这一政策,并无成熟的经验可循,需“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出现漏洞在所难免——可越是“摸着石头过河”,越不能仓促决策和实施,而应进行充分的酝酿、论证和讨论,充分地听取民意吸纳民智,以民主决策避免可能出现的错漏,通过民主程序将错误减至最小最少。
可我们在这一涉及到许多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的出台中,并没有看到这种审慎和民主,只看到独断和仓促。公众是在突然间听到将实施汽车限购的政府规定的,此前并没有公开的讨论和论证,公众一直被排斥在决策之外,他们是在猝不及防中被动地接受这一突然降临的命令的——从政策内容看,也看不出来政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成熟思考和精心准备,而可能是仓促间、临时作出的决定,短时间内想当然地闭门造车,闭门设计摇号规定,结果难免漏洞百出。
当然,出现这种漏洞,也与设计者对民众信息权利缺乏尊重有关,内心里没把申购者的隐私当回事,不觉得老百姓的身份信息泄露是多大的事。这种潜意识投射到系统设计上,必然会出现漏洞。这从相关部门官员回应媒体时的话可以看出来,他们解释说,即使驾驶员的信息被人恶意篡改,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的验证、换本等车务办理,不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核心注册信息——这些官员不明白公众对信息被泄露的焦虑,即使“不影响到驾驶人的核心注册信息”,但像驾驶员档案编号、姓名、驾驶证号、邮寄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被泄露了,会给驾驶员带来许多麻烦,陷于很大的风险之中。
漏洞是很快修补了,但信息泄露的危险却种下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那么多的信息骚扰、信息欺诈,有多少源于这种方式的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