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不打领带的“庄园外交”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06-08  内容来源: 央视国际

图解不打领带的“庄园外交”

有着“阳光之乡”美称的安纳伯格庄园,因为“习奥会”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没有三军仪仗,没有繁盛国宴,有的只是轻松随意的气氛。这种“不打领带的”庄园外交,正愈发在外交舞台上发挥其“柔性”魅力,更在历史的胶片上留下一幕幕精彩瞬间。

戴维营,堪称庄园外交的代名词。这个美国总统的度假胜地,因为见证了埃以间第一份和平协议,从休闲的“后花园”走入了政治外交的最前沿。如今,在被称为“西部戴维营”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的中美首脑会晤,也令世人充满期许。

其实,庄园外交在美国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美国建国之初,无论是华盛顿总统,还是杰斐逊总统,都对自己的农场钟爱有加。即便是在其退休之后,那里也仍是准政治中心。而美国人崇尚简单随意的生活方式,也令严肃庄重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不受待见,奥巴马甚至将之称为“鸟笼”。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庄园理所当然成为总统会见重要访客的好去处。轻松自由的气氛,往往能令“带刺问题”的解决获得意想不到的收效。

1959年,冷战阴云密布。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请到葛底斯堡私人农场。农场的牲畜、草木,让农民出身的赫鲁晓夫大为赞赏。剑拔弩张的柏林问题,也随之得到缓和。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是运作庄园外交的高手。他的克劳福德农场,有“西部白宫”之称,被视为美国外交的晴雨表。农场的“门槛”很高,小布什曾半开玩笑地说:“家就是对朋友开放的,只不过偶尔会让一两个推销员进来。”言下之意:只有被总统视为朋友的客人,才能被请进克劳福德。2001年,俄总统普京成为首位受邀的外国领导人。普京在庄园亲自下厨,和爵士乐队一起演出。闲聊中,俄美领导人就削减三分之二核弹头达成约定。2007年,俄美关系骤然紧张之时,小布什再邀普京访美,第一站就是其父老布什在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庄园。于是乎,媒体捕捉到这样一番场景:戴着墨镜的普京,在身穿花衬衣的小布什和头戴棒球帽的老布什陪伴下,共乘游艇,钓鱼找乐。

克劳福德庄园也跟中美外交紧密相连。2002年江泽民访美时,不但在庄园品尝了主人自家烹制的烧烤,还与小布什单独泛舟一小时,被视为中美领导人建立私交的典型事件。

庄园外交并非美国的“专利”,而是有着广泛的“世界基础”。普京就在“黑海明珠”索契举办过俄欧峰会,组织过独联体峰会,还会见过老布什等政要。2005年9月,普京曾在此地会见时任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曹刚川。在正式会晤后,普京还特别挽留曹刚川一起品尝啤酒,在自家别墅的凉亭中侃侃而谈,被视为中俄外交的一段佳话。

洋溢都铎风格的英国契克斯庄园,也记录着外交风云万象。2001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契克斯准备家宴款待美国总统小布什,尽显英美“老朋友”般的关系;2009年,前首相布朗在此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热情的贴面礼在网上流传颇广。此外,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别墅、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的庄园,无不演绎着庄园外交的独特风情。

当然,庄园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和发展,作为一种灵活的会晤形式,能否发挥“锦上添花”的效应,关键还取决于相关方的战略需要。期待加州的“阳光之乡”,能令中美关系沐浴阳光。(张全)

责任编辑: 吴爱凤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