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内蒙古:荒漠变绿洲 马杰村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11-01  内容来源: 央视新闻频道

资料图 科尔沁沙地
 

  深秋季节。

  9月22日,汽车从内蒙古赤峰市驶向西拉木伦河流域翁牛特旗马杰村,公路两旁,依稀可见百年老榆树,站立在沙地中,仿佛在诉说,这里曾是树木茂盛、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如今早已成了科尔沁沙地。

  进入马杰村境内,走在沙地上,一脚踩下去,沙子没过脚面。放眼望去,黄白色的沙丘,一座连着一座,宛如沙的海洋,不见尽头。

  就在这沙海中,长出一片有松树、柠条、沙柳等乔木、灌木和牧草的绿洲,沙地被覆盖。令人赞叹!

  9月24日,汽车行进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之南的共和县境内,平均海拔高度3400米,初来的许多人会因高原缺氧略感头痛。

  美丽的“高原明珠”青海湖,沿湖区域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一片沙海正向湖边漫延。让人心情沉重!

  就在沿湖共和县倒淌河镇一片退化的草场上,金色的油菜花,碧绿的燕麦,成熟的青稞,长势喜人,十分抢眼。

  这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组织一批专家和世界粮农组织代表,在马杰村和青海湖畔考察调研时记者看到的情景。

  带队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勇锋说,“这两块绿洲,是北京德邦华源有机肥业有限公司实施的示范项目,是组委会开展的天地人和行动支持的一项工程。这次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的基础上,再请有关专家实地考察,意在推广防沙治沙技术成果,为防治荒漠化、沙漠化,发展沙产业做出贡献。”

  走在马杰村的沙地上,北京德邦华源有机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华,拖着一条略有残疾的右腿与专家同行,边走边看边说:“这片绿洲,是5年前种的,有一千亩,都是公司自筹资金,每亩投入1800元,目的是检验我们自主研发的腐植酸钾、HAN多功能有机活性长效氮素肥料,还有立体修复荒漠化土地等技术。你看灌木长得有一人高了,是不是成功,请你看。”环保部处长王捷即兴赋诗《沙漠桑田》:“茫茫沙丘肩并肩,草木生存难上天;唯恐狂风卷漫沙,企盼天降甘露泉。防风固沙根为本,保水增肥是关键;德邦华源创奇迹,定叫沙漠变桑田。”

  公司专家团队的崔保维教授说:“防沙治沙,概括说就是防风、固沙、保水、增肥。这里采用的HAN多功能有机活性长效氮素肥料及立体修复荒漠化土地制备技术,是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在2009年12月24日确定的国家秘密技术。”

  有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沙漠带,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大力研发和推广治沙技术及其模式,形成长效机制,对遏制沙漠化发展,恢复沙漠植被,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选马杰村和青海湖畔倒淌河镇的沙地作试验?调研中专家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两个地区比较典型。” 北京德邦华源公司总工程师唐红伟说:“马杰村所在的翁牛特旗属科尔沁沙地西缘,距北京直线距离300公里,是京津唐的风沙源头,年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零下33℃。在这里防住风、固住沙、保住水,把沙地变成绿地,对改善生态意义重大。同时可以证明,我们这项技术在这里可用,整个科尔沁草原都能适用。”

  走在青海湖南部一片退化的草场,唐红伟说:“青海湖地区,属高原寒冷区,退化沙化的天然草场,通过治理,种植当地适合的青稞、油菜,特别是种植燕麦,来验证我们的技术是否成熟。技术在这里能行,在其他地区就不在话下了。”

  在近一人高的燕麦地前,唐红伟说:“青海高原能长这么好的燕麦,不多见。燕麦是中国的传统作物,18世纪,欧洲人把这一品种带到了欧洲。10多年前,在我国几近绝迹的燕麦,由一位中国科学家带回了母本,在白城繁育试种成功。燕麦是多年生植物,第一年为燕麦,第二年就成为优质牧草了。这种作物,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很可观。”

  在我国,搞有机肥的科研机构、企业不在少数。有关专家在考察了德邦华源有机肥技术治理沙漠长出的两块绿洲后,不禁要问,德邦华源的技术有何先进之处?

  唐红伟说:“我们这项技术,是从植物生长的角度来研究肥料。多年前,做复合肥,经历了市场火爆,获得过第一桶金,后来又历尽坎坷,几乎陷入绝境。但经过多年的研发,在技术上有新突破,我们用低燃值煤加工腐植酸有机肥,提取出胶质体,并解决了胶质体自然干燥时间长的难题。”

  唐红伟进一步解释:“腐植酸有机肥,是高纤维聚合体,保水量达700倍。与种子一起播种,植物根部形成水的聚合体,还能快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退化的草场,沙漠化的土地,都有地下水分,为有水沙地,而天然沙漠是没有地下水的;用在地表喷施,能在地表形成高分子膜防止水分蒸发,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喷在植物叶面上,能控制叶面细孔的开合度,保持叶面水分。这就实现了防风、固沙、保水的目的。治理荒漠化、沙漠化的关键,正是防风、固沙、保水。”

  考察德邦华源的治沙工程,有一个情况不能不介绍。唐红伟作为技术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他遇到了不做煤老板要去创新业的王建华,正是这位王建华,作为董事长,注册成立北京德邦华源有机肥业有限公司,一心投资有机肥料研发、生产经营,致力农业、环保、沙产业。唐红伟以技术占公司30%的股份,进入北京华邦德源。公司有了新技术、有了研发团队,科技人员有了研发经费的保障。于是,企业不仅是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且是技术研发投入的主体,科技人员直接面向企业需求选科研课题,针对性更强,研发成果就地直接转化、产业化。就在专家考察青海湖退化草场治理项目的当天,北京德邦华源生产基地传来消息: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成功投产即是一例。

  专家考察归来,对德邦华源的技术给予肯定的同时,认为治理荒漠化、沙漠化,发展沙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连片开发、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仅靠先进技术和一家公司是做不到的,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的切实参与至关重要,建立“政府企业土地农民金融紧密结合、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是必由之路。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 鲁楠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