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children)

发布时间: 2015-04-19 17:57: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吴婧  |  责任编辑: 吴婧

 

《孩子》(children)剧照

《孩子》(children)剧照

导演:亚罗什•沃伊泰克(Jaro Vojtek)

导演:亚罗什•沃伊泰克(Jaro Vojtek)

 

原片名:Deti

英文片名:孩子

首映状态:国际

在斯洛伐克首映时间:2014年9月25日

拍摄国家:斯洛伐克、捷克

版权年份:2014年

放映格式:数码院线文件包(Digital Cinema Package,DCP)蓝光DVD

原版语言: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语、捷克语

字幕:英文

片长:100分钟

类型:社会剧

制片人:马加什•普利科勒(Mátyás Prikler),MPhilms电影工作室(斯洛伐克)

联合制片人:Pavlína Kalandrová, Duracfilm(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视公司

影片网址:www.filmchildren.sk

导演:亚罗什•沃伊泰克(Jaro Vojtek)

编剧:马雷克•雷斯卡克(Marek Leščák)

总摄影师:Tomáš Stanek ASK

剪辑:马罗什•什拉佩塔(Maroš Šlapeta)

音乐:迈克尔•奈特克(Michal Nejtek)

音效:杜尚•科扎克(Dušan Kozák)

第一副导演:Juraj Baláž

制片主任:玛蒂娜•阿格里科勒娃(Martina Agricolová)

联合制片人:帕夫林娜•卡兰德罗娃(Pavlína Kalandrová)

制片人:Mátyás Prikler

演员名:艾娃•班德尔(Éva Bandor), János Gosztonyi, Vlado Zboroň, Roman Bubla, Martin Horváth, Richard Felix(费利克斯), Arnold Nagy a ďalší

剧情梗概:

本片是著名纪录片导演亚罗什•沃伊泰克(Jaro Vojtek)导演的首部故事片。该片呈现了关于破碎家庭关系的真实图景,并阐释了尽管有时不好相处,亲人终究是我们最亲的人。

本片由四个短片构成,包括“儿子”、“马拉松”、“金丝雀”和“父亲”,展现出父母和子女间的多样关系。该片分别讲述了这些人物及其故事:一位父亲试图走进他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的内心世界;一名青年不能忍受来自家庭的孤立;一个男孩与敏感而专横的继父;一位弃妇照顾他临死的父亲。片中每名角色都已他们各自的方式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他们分别选择了如下应对方法:寻医问药,越狱,去看金丝雀展览以及到海边旅行。这些角色是在逃避问题,还是在适应自身?

四个短片分别置于四个季节之中,集中展示出一幅关于希望、失望和人生抉择的五花八门的家庭关系图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人生只能接受现实,不能为所欲为。

导演亚罗什•沃伊泰克:

“我所拍摄的电影主题均以人伦关系为关注点。那些命运加诸我们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摆脱。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影响我们一生,我一直对此深感兴趣。从降生人世之日起,我们就涉身其中,除了感受它、体验它、呵护它之外,别无他法。比如说,我沉思于一名自闭症男孩和他父亲的故事,他的父亲竭尽全力,却仍然不能走进他的内心。又比如,我试图展示一个男孩的微妙小世界,他的生活被其继父的嘲弄所打扰。我试图讲述不同种类的人际关系,所以,我选择了四个故事,综合展现了一个特定的情感——关于身份的情感。我自问,我们何以为人?我们如何摆脱这些命中注定的关系,获得个人自由?我们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吗?”

亚罗什•沃伊泰克,1968年出生于日利纳,1994年至1998年在布莱迪斯拉发的表演艺术学院学习,师从Dušan Hanák教授。沃伊泰克目前在纪录片导演系任教。1993年起,他导演了若干部中短纪录片。他的纪录片电影处女作《我们在此》(2005)亮相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并多次获奖。2006年,该片在国际人权纪录片电影节“在布拉格的一个世界”获得主要奖项。他的第二部纪录片电影《边界》于2009年首映,并在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被评为最佳东欧纪录片,获得海外电影奖,并参展鹿特丹国际电影节。2011年,他导演的儿童电视剧《孩子》在慕尼黑国际电影节获得青少年奖提名。他的另一部纪录片《吉普赛人投票》(2012)分别在华沙、雅加达和明斯克等地参加国际影展,并在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银眼奖。2012年,他获得音像制作水晶翼奖。

编剧马雷克•雷斯卡克(Marek Leščák):

“电影《孩子》包括四个故事,讲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不安全感与抉择,其主题关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体现其中的纯真与真诚,孤独与内心的不安全感。每个故事都是由其他的事情启发而成,其中一些起源于我和亚罗什•沃伊泰克在合作制作其他纪录片期间,另一些是我个人创作的。我们的理想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力量和情感张力之间的联合作用,迫使观众思考他们自己在面临故事中主角所处的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将如何反应。因为一旦处于某种关系之中,无论其是否是被给予的,不仅将带来欢乐,还将带来无法排解的烦恼。但是,最终这种亲人关系和我们处于其中的角色将决定我们将如何应对。”

马雷克•雷斯卡克,1971年出生于布拉迪斯拉发,毕业于布莱迪斯拉发表演艺术学院电影和电视系,学习剧作理论和编剧,目前在该学校任讲师。作为编剧,他参与制作的电影在斯洛伐克和海外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花园》(1995年,马丁•苏利克执导),《世界图解》(1997年,马丁•苏利克执导),《太阳城》(2005年,马丁•苏利克执导),《我们在此》(2005年,亚罗什•沃伊泰克执导),《盲目的爱》(2008年,尤拉伊•莱霍茨基执导),《边界》(2009年,亚罗什•沃伊泰克执导),《很好,谢谢》(2013年,马加什•普利科勒执导),《伊尔佳》(2010年,伊万•Ostrochovský执导),《吉普赛人》(2011年,马丁•苏利克执导),《灰烬》(2012年,Iveta Grófová执导),《奇迹》(2013年,尤拉伊•莱霍茨基执导),以及影片计划斯洛伐克2.0(《总统的葬礼》,2014年,马丁•苏利克执导)。

制片人马加什•普利科勒(Mátyás Prikler):

“我讲的这个故事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巨蟒小组已经排演好了《布莱恩的一生》(万世魔星),但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最后一刻中止了这个项目。由于得到前披头士乐团成员乔治•哈里森资助,这部影片才重获生机,哈里森由此成为该片制片人。当人们问及为何敢于冒这个风险时,哈里森答道,他只是想见到这部电影问世。与此类似,我也想看到电影《孩子》。但我并非乔治•哈里森,我们花了3年时间为这部电影筹集资金,并最终使之成为了现实。我希望人们也愿意看这部电影。”

马加什•普利科勒,1982年生于布拉迪斯拉发,毕业于布莱迪斯拉发表演艺术学院电影系导演专业。2005年至2006年,在布达佩斯的戏剧和电影学院进修。在此期间,他拍摄了多部中短影片。其毕业短片《很好,谢谢》(2009年)于2010年参选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基石单元。他的同名电影处女作于2013年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2005年,他成立了MPhilms制作公司,并一直担任负责人。2014年,他制作了电影《斯洛伐克2.0》和《孩子》,并担任另一部电影《海市蜃楼》(由Szabolcs Hajdu执导)的联合制片人。

联合制片人Pavlína Kalandrová:

“2011年,我收到Mátyás Prikler的一个电影剧本,其生动性和艺术性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纪录片制片人,鉴于亚罗什•沃伊泰克是一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电影《孩子》的故事反映了他个人了解的人类命运,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创作也带有个人色彩,以及这个有创意的拍摄和制作团队的规模等事实,我被吸引进了这个项目。电影粗剪片试映后,我对该片的表达深感兴奋,想象不出它能够反映的剧本全貌。这显示出,亚罗什•沃伊泰克与Tomáš Stanko合作而成的带有纪录片风格的感染力,使简单的表达带有丰富的内涵。四个故事中的人物都走入了绝境,我第五次观看影片时,意识到这些情境也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侄子所面对的。《孩子》这部带有诚意的电影展现了一种“与迪斯尼电影不同的风格”,他们问及为什么如此悲伤。我把每个故事在脑中过了一遍,必须承认,每个故事都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但是,这部电影并不让我感到沮丧。为什么会这样?这部电影发人深省,其简单的拍摄手法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状况,让人获得启示,所以这部电影并非悲剧。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命运中奋战。能成为制作这部电影的一份子,让我深感荣幸。”

Pavlína Kalandrová,1980年出生于普罗斯捷约夫,毕业于奥洛莫乌茨的Palacký大学的戏剧研究和捷克研究专业,并在布拉格的表演艺术学院学习影视制作。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她在戏剧和电影摄制界担任制片人,例如,在布拉格著名的Archa剧院,以及表演艺术学院影视系的学生电影项目。她还和纪录片电影节以及捷克电视台有合作关系。她制作的纪录片电影《三点法》(2011年,由Klára Řezníčková执导)于2012年获得帕维尔•考特茨基奖。她还在捷克斯洛伐克电视台的四个纪录片栏目担任执行制片人。她是Duracfilm电影工作室(2003年成立)的创始人和独立制片人之一。2014年,她在伊赫拉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评为新兴制片人。

责任编辑: 吴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lun@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02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