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10月,杨钟健靡下地质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技师王存义,完成马街(元谋)新生代地质调查回程昆明,在禄丰停留。卞美年何许人也?他原是江苏仪征人,外祖母是李鸿章之兄李瀚章的孙女。其父任天津中国银行分行经理,如今你如能找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发行的钞票,那上面还有他父亲的英文签名呢。卞美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之后跟随杨钟健在周口店工作,他对经济地质学特别感兴趣,在禄丰时,他一门心思想从那八米厚的红色土层中寻找盐和石膏矿。而王存义亦是一名优秀的化石猎人,曾见证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他们在禄丰这一停留,却有了大发现。
当时滇缅公路刚好在禄丰施工。这一天,卞美年和王存义来到禄丰西北的沙湾村勘查,因为夜深找不到饭店休息,就在当地借住民宿,却赫然发现当地居民竟然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油灯,老乡管它叫“龙骨油灯”,透过黑暗的菜油灯,他们问老乡这石头从何得来?老乡回话:在修路时翻出许多,而且村子后面的山坡上也到处都是。
凭着对地质古生物学的敏感,卞美年知道这“龙骨油灯”的科学价值。长期以来,禄丰盆地红色岩层被认为是新生代的沉积物,而并非恐龙所在的中生代。卞美年希望能找到可以相应的化石,以便确定此地地层的准确年代。
第二天,在沙湾村东北的一条冲沟中,王存义首先找到了化石。化石是一串出露的颈椎,凭着他丰富的野外经验,他判断这是一条比较完整的动物化石,其大小判断有骆驼那样大。他们决定发掘,并将这一决定电告了杨钟健。为了加强发掘力量,杨调派了年轻的技工杜春林到了禄丰,协助王存义的发掘工作。卞美年测量了禄丰盆地的地层并作了详细的地质图。发掘工作进行了将近两个半月,采集化石40余箱。
1939年,杨钟健与卞美年一起来到禄丰,核对了化石出土地点和层位,做了深入的调查,确认了禄丰红层的时代。这批化石最后运到了重庆北碚,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地质调查所总部,进行修理研究。2年后,杨钟健记述了沙湾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命名为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所谓许氏,是指德国的恐龙专家许耐,他是杨钟健的老师。杨钟健在研究禄丰龙时,得到了他的大力帮助,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同年,许氏禄丰龙在北碚装架展出,这是在中国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骨架。这些钢筋龙骨,大大地鼓舞了抗战时期的科技人员斗志,受到了中国地质学界的赞扬。
1951年,经过13年的风风雨雨,这批化石经过多次漂泊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安定下来,杨钟健也完成了他的专著:《中国古生物志——禄丰蜥龙动物群》。杨钟健还给许氏禄丰龙绘制了复原像,并题诗一首,即《题许氏禄丰龙再造像》:
千万年前一世雄,赐名许氏禄丰龙。
种繁宁限两州地1,运转竟与三迭终2。
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形应存浑古风。
三百骨骼一卷记,付予世者究异同。
(1,禄丰龙属原蜥脚类板龙科,产于欧洲与亚洲,所以诗曰“两州地”。2,板龙灭绝于三迭纪晚期,所以诗曰“三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