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从1636年盛京走来
夏日沈阳,凤凰楼前,身着旗袍的女子缓缓走过,身姿婀娜亦有风情。素雅的或艳丽的旗袍穿在她们身上,从领口到脚腕,都表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曲线美,如同中国传统国画里的白描和书法中的线条,挥洒自如,秀润流畅,遮与露,虚与实,冷艳与温婉,矜持与轻倩,幽秘的心思与尘封的往事,都在每一件旗袍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旗袍在沈阳诞生,原为满族妇女所穿的一种长袍。
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是为崇德元年,定都沈阳,改名“盛京”。清王朝推行“削发易服”,旗袍从此成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成为满汉通用服装,也成为凤凰楼和盛京城里最动人的风致。沈阳也由此成为“旗袍故都”。由皇家后妃、格格从凤凰楼里穿出来的旗袍和梳妆打扮,已成为盛京女儿外在衣着所效法的最佳时尚。风姿绰约的长衫旗袍,再配上高底彩鞋,其神采风姿,自是不一样。
进入20世纪后的民国初年,改良旗袍在上海兴起。竖领、收腰、恰到好处的分叉,再配一双优雅的高跟鞋,勾勒出东方女性的柔软身段与万种风情,最大程度地塑造出了具有和谐之美的东方女性形象。其鲜艳亮丽的色彩、优雅婉约的形制、独具韵味的纹饰、精妙绝伦的工艺所达成的稳重、端庄、高雅的艺术美感,使得旗袍能够在众多的服饰中超凡脱俗,一枝独秀,成为华夏民族的国礼服。
穿旗袍的女人,或多或少应有点古典韵致,眉眼间绾结着绵绵的味道。她的姿态,一回头一抬手间,都应散发着欲语还休的妩媚。她穿上旗袍,应是为了感怀一段心灵深处的回忆,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古典情愁。所以说,旗袍规范了中国女人的形体、情态与修养。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延续的生命力具有独特性。旗袍,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彰显了儒家礼教所倡导的含蓄、中庸、悠闲、清静、优雅、端庄的精神传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400年前,风起于凤凰楼前,而如今,旗袍早已成为沈阳一张靓丽的名片。这里的人们不但醉心于旗袍古典风韵,也努力将旗袍之美重新发掘。古典的韵味与现代流行元素交汇于此,昔日的“旗袍故都”正向着“旗袍之都”不断迈进,沈阳也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