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 惠及于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4-23  内容来源: 中国网

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楠

陕甘宁革命老区原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国家战略全面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老区迈上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振兴的新起点。

本期中国网《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秦玉才司长,就《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相关情况向网友进行权威解读。

中国网: 我们知道,这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是在今年3月2日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这份规划出台以后,您预计一下,会给老区的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是例子和我们分享一下?

秦玉才: 当地老百姓对革命老区规划很关注。因为规划把陕甘宁革命老区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试点区。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力争早日达到或超过西部的平均水平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再有就是,老区要建成国家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如何通过资源开发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过去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一些现象,例如企业赚了钱,当地老百姓还是那么穷,企业开发了煤炭和矿产,可是给当地留下了污染,有些地方老百姓水也喝不成了,地方税收也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所以要把资源开发与当地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提高收入水平结合起来。

秦玉才: 榆林市通过在资源开发中增加了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工补农,企业扶贫等多种渠道,引导工矿企业和社会结对帮扶建设新农村,形成了企业帮带新农村建设的榆林“府谷现象”。榆林先对老百姓实行免费医疗,实行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些对老百姓都带来了一些实惠。根据榆林市“十二五”规划,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800元,比“十五”末增长了2.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20元,也是“十五”末的2.6倍。“十二五”期间,规划城乡人民收入要实现倍增,也就是到2015年分别达到33600元和11200元,大大超过了西部的平均水平。

中国网: 您认为这份规划对于老区的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积极的举措?

秦玉才: 规划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提出要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原则,大力改善老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有:

一是积极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结合老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等服务。

三是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老区内的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的建设。

四是加大扶贫力度,因为老区的贫困面还是比较大的,有些贫困程度比较深,要把老区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争取在短时期取得突破。

中国网: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国家在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老区社会事业的建设上有没有一些新的举动?比如说您刚刚提到的基本公共均等化?

秦玉才: 老区的发展包括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规划》在民生方面提出几个重点: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因为发展教育是老区发展的根本,也是真正脱贫致富的一个根本,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和很重要的职业教育;

二是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提高老区的公共医疗卫生水平;

三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实施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

四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重点做好高中毕业生、大学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再就是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完善城乡低保,能够率先在老区实行的,都可以在老区先行先试。

责任编辑: 杨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