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歌词中描绘的景色,就是属于李达宽的童年记忆。他说:“小时候,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要到山上或是河边放牛。这就是农村孩子最大的乐趣。”
李达宽,1993年出生在澄迈县金江镇善井村。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大学时毅然选择畜牧兽医专业,一心想着为家乡传统的养殖业做点儿什么。2014年临近毕业时,他和大学同窗拟定的创业计划书获学校认可,得到了一笔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拿到资金后,他马上回到澄迈扎围栏、搭棚子、买种牛,当起了“牛倌”。
毕业后,李达宽创建了澄迈凯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创业至今6年,采用“合作社+种苗+农户+贫困户+育肥基地”的路子,直接带动农民就业约520人,增收合计1000万元以上,累计培训农户和贫困户1200人以上,使当地的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百姓增收。
儿时记忆 迸发出一个创业的梦想
虽然儿时放牛的记忆是美好的,但李达宽也同时看到了海南农村养殖产业的落后。他回忆道:“平时,鸡、鹅、牛、猪生病了,村里没人能给予治疗,给养殖户造成损失。”
李达宽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治好那些鸡和鹅,不再让村民们一年辛苦养殖的希望化为泡影。带着这个想法,李达宽在报考专业时,二话不说就选择了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
“当时父母非常反对,村里人也取笑我。”李达宽说:“那时大家都说,好不容易考出去了,学畜牧和在农村里有什么区别,没啥出息。”
可是,李达宽却很坚持。因为他明白,传统养殖观念百年如是,早已根深蒂固,想改变村民的想法并不是说说就可以,而是要真正让他们看到改变,并在这种改变中切实尝到甜头才行。
“在校时几次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摩拉水牛的高价值,可动手创业一个月后,我才发现这种牛需要两三年才能出栏,资金回笼太慢。”李达宽马上想到,可以发展养鸡、养鹅等产业“以短养长”,随后便四处筹款购置了浙东鹅、文昌鸡种苗开始养殖。
返乡创业 创办现代化农业合作社
“每天早上,我都要去牛棚、鸡棚转转。”李达宽不禁感慨:“想当年,我只养了十几头牛和十几只鸡,还算不上创业。看如今,规模上翻了几十倍,真是很有成就感。”
时间回溯到2014年,李达宽毕业后正式返乡创业,创建了澄迈凯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我把合作社定义为集科研、实验、示范、科技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社。”李达宽表示,经营项目主要有海南黄牛、生态草鸡、生态草鹅、生态土猪短期育肥,牧草、无公害蔬菜种植等。
然而,2014年7月台风“威马逊”席卷而来,给他的养殖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2014年8月,澄迈县发放给李达宽8万元返乡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这为他“东山再起”助了一把力。“靠着这些资金,我又购置了一批澄迈福牛、黄牛以及黑山羊等,销量都不错,创业之路也自此逐渐明朗了起来。”
据了解,李达宽采用“合作社+种苗+农户+贫困户+育肥基地”的模式,与当地贫困户和农户合作,如今已建存栏5000只鸡的栏舍,年出栏20000只鸡;建存栏2000只鹅的栏舍,年出栏10000只鹅;建存栏300头牛栏舍,年出栏600头牛;建存栏300头猪的栏舍,年出栏2000头猪。
同时,合作社与海南大学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创建当地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养殖园区,形成一个“粪肥田,田增产,粮养畜,畜产肉,肉赚钱”的链条式产业,达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反哺家乡 带动农民增收千万元以上
含辛创业,反哺家乡。李达宽利用自己学习的畜牧养殖技术,将摩拉水牛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出了生长速度更快、个头更大的种牛,吸引了许多县外的养殖企业、养殖户前来购买。同时,他利用优质种牛为周边农户家的母牛配种,待生出的小牛成长至6个月大后,再用高于市面价格10%的价格购回,育肥后销给其他养殖场。
记者还了解到,李达宽的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将优良的种牛、鸡苗、猪苗、鹅苗给农户和贫困户饲养,提供各种新技术,并免费向贫困户和农户提供优质种公牛精子和猪精。
自2014年成立以来,李达宽的合作社共带动当地黄牛养殖户200户、黑猪养殖户20户、草鸡养殖户29户、草鹅养殖户31户,直接带动约520名农民就业,增收合计1000万元以上。
同时,自2016年8月至今,合作社作为澄迈、儋州等市县扶贫物资询价单位,为多个市县贫困户提供畜禽种苗合计约3万头(只)以上,带动贫困户1000户以上,并与贫困户达成回购协议,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
“
饮水思源,家乡给了我这片创业沃土,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李达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