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468元,88%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隆德县立足新起点、新阶段,着力打造冷凉蔬菜、草畜产业、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高效农业,顶层规划产业布局、健全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提供强大产业动能,力争全年农牧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3%。
创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区
“回乡创业这两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土地流转、拱棚搭建、水利基础设施、订单销售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的优惠政策和帮助,去年在联财镇种植的300多亩小番茄和辣椒就收入了700多万元,带动当地120户老百姓户均增收约1.5万元!”宁夏金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仁笑得合不拢嘴,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尝到了甜头的赵志仁,今年又在温堡乡流转土地近1000亩,继续种植小番茄和西瓜、辣椒等冷凉蔬菜瓜果。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完成拱棚搭建,本月月底即将开始播种。
隆德县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5.3℃,昼夜温差大,在渝河流域和甘渭河流域的川道区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近年来,隆德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水布局、集中连片、设施与露天并重”的发展思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着力打造渝河、甘渭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区,构建集种植、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在沙塘、神林、联财3个蔬菜种植示范乡镇,联财恒光、沙塘新民2个千亩永久性蔬菜基地正在建设。10个占地50亩的大跨度拱棚已开始覆膜,即将开始小番茄苗点播。
“这是我县聚力打造的第二个冷凉蔬菜示范区,将带动联财、张楼、辛平、新民等18个种植示范村,新增设施蔬菜5000亩,扶持发展蔬菜产业园区17家,创建神林介实、温堡杜堡‘四好’蔬菜园区2个。”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柳志星说。
今年起,隆德县还出台支持政策,对农户种植面积达到0.5亩以上给予每亩500元补贴;鼓励企业、合作社开展订单种植,对订单种植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100元的补贴;对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帮助农户销售1500吨以上,给予以奖代补10万元,在1500吨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吨,还将给予50元/吨的补贴。全县预计种植冷凉蔬菜5万亩,带动老百姓户均增收1400元。
构建草畜产业发展新格局
位于隆德县北片乡镇的张程乡和杨河乡是改县仅有的两个回民聚居乡。记者走进这里,只见家家户户宽敞的砖瓦房内,新款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门前屋后的圈舍内,膘肥体壮的育肥牛、基础母牛俨然成为村民的“自助提款机”。
“十多年前,我毕业后在外打工两年,挣的钱还不够娶媳妇呢!”杨河乡红旗村村民冯银龙笑着回忆说,2004年,他回乡时偶然看到村口墙头上“赶着黄牛奔小康”的宣传标语,便在信用社贷款2万元,养了6头本地黄牛,当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8万元。
如今,冯银龙家的牛存栏量已达到150头。2021年,隆德县委、县政府推出“出户入园”政策,对农户新建标准化牛棚500平方米以上,青贮池300立方米以上,存栏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50头以上(其中基础母牛20头以上),牛棚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补贴60元;对存栏肉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牛棚10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补助60元;存栏肉牛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牛棚50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补贴200元,场地硬化每平方米补贴8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补贴60元。借着这股政策的东风,冯银龙联合村里的9个养殖大户,流转土地25亩,按照养殖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全力建设标准化园区。
“目前,我县肉牛饲养量近8万头,养牛群众达到2.8万户,占农村人口的60%。”隆德县畜牧中心主任庞军宝介绍。为打造宁夏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隆德县以标准化养殖为引领,示范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肉牛养殖产业增量扩规,将建成张程、杨河、温堡、凤岭4个肉牛养殖示范乡,以此辐射发展观庄田滩、沙塘锦屏等3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
同时,隆德县将选优品种,建成渝河北山集中连片万亩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全县种植青贮玉米10万亩,补栏基础母牛3000头,实施“见犊补母”3万头,通过“草畜结合、以草定畜”,形成“家家种草,户户养牛”的产业链格局。
绘就中药材产业发展蓝图
春风拂面,六盘大地万物复苏,沙塘镇北源和神林乡观音村等8个千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陆续开始播种。
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素有“高原绿岛、天然药库”的美誉。近年来,隆德县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黄芪、党参、秦艽等为主导品种,将资源修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采用“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每年中药材种植规模保持在3万亩左右,年生产优质中药材2.8万吨(干品),药材加工企业达到20多家,农民来自中药材产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9元。
这几天,随着气温回升,隆德县弘瑞元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敢峰正组织工人起苗,忙得热火朝天。“这两年,中药材市场行情逐渐向好,去年种了100多亩,纯收入就达到了150万元。”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又流转了200多亩,计划移栽黄芪、黄芩等道地中药材,预计收入会更上一层楼。
据悉,隆德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县里正将招商引进的上药集团、广州香雪等药企成立产业联合体,建设板蓝根颗粒生产线,开展中药成分提取、配方颗粒研发,提升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构建道地种植、中药加工、成药制造、康养保健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600亩黄芩规范化种植基地,是我们招商引进的上药集团的基地,在这里常年务工的有30多人,每人每天有100元工资。今年,我县计划通过中药材种植,让神林乡庞庄、凤岭乡上梁、神林观音等规范化种植示范点的老百姓年人均增收1200元,全县人均增收达到900元,总产值达到3.8亿元。”隆德县科技局副局长张科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打造马铃薯产业新高地
“我是从小吃洋芋(马铃薯)长大的,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48岁的潘跟平是隆德县好水乡人,凭着灵活的头脑和踏实苦干的精神,前些年成立了瑞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马铃薯种植和销售,逐渐成为隆德县马铃薯产销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老板。
潘跟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去年在好水乡和观庄乡流转了1700多亩地种植马铃薯,亩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人均务工增收7000元。今年他又流转了2000多亩地,保守估计纯收入将达100万元以上。
多年来,隆德县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并进的路子,推动马铃薯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今年,隆德县大力开展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计划建设一级种薯繁育基地4.5万亩,推广一级种薯面积5万亩,使全县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率达到85%、品种专用化率达到80%,种植标准化率达到70%,着力打造以六盘山西麓阴湿区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带。
据了解,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扩大一级种薯示范推广,今年,隆德县引进宁夏佳立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投资5550万元在观庄乡大庄村建设六盘山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2500万粒,原种1万吨,一级种薯10万吨,商品薯30万吨,带动全县5000多户农户种植马铃薯10万亩,亩均产量由2吨增长至3吨以上,亩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
“今年,我们通过企业带动和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全县马铃薯种薯生产量和储备量,有效提高脱毒种薯应用率,推动优良品种更新换代。”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雍玮基告诉记者,2021年,全县通过政府采购原原种2400万粒,原种6000吨,新增种薯贮存能力2.5万吨,总贮存量达6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