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顾
特别策划
有一种美食,历经数百年,口味工艺都未曾改变,这其间的“秘诀”却蕴含在步履间。山东人刘凤翔逃荒来京,一天深夜,他的孙子刘抵明夜间守灶时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
傣药的生长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密不可分,每一个傣族寨子都是一个长满了傣药材的生物多样性群落。
我们都以为商朝的文字只有甲骨文,事实上考古文物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在使用毛笔写字了。如今我们常见的这种毛笔,相传是由秦朝负责监督修长城的将军蒙恬改良而成。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
内画鼻烟壶,中国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一笔一世界,一壶一人生。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平潭被列为世界遗产大会的参观点之一。平潭贝雕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亮相世界舞台,平潭贝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特点,创造了贝壳堆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贝雕花插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
白炽灯泛着黄光,老人在藤椅上悠闲地摇着蒲扇。那摇起来嘎吱作响的藤椅,承载了很多中国人对家最温暖的回忆。而如今,藤编品在人们现代化的家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带着一股复古风潮,为更多中国人继续编织着家的回忆。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歙砚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其质地坚实细腻,磨出的墨汁润滑均匀,有“冬不干,夏不腐”的奇效。
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象牙微雕……是谁把这么多宝贝埋在祭祀坑?2021年,神秘的三星堆再惊天下。不光是出土的文物让人浮想联翩,“三星堆”这个名字也极具神秘色彩......
敦煌彩塑有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汉朝,但千年以前的中国工匠是如何打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等身人物彩塑呢?答案是:以木为骨,再敷彩为皮,这样的制作工艺在敦煌之外十分罕见。
桑皮纸,起源于汉代,其制作技艺比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还早300多年。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到明清时期,中原与新疆交流频繁,出自新疆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可以说,丝绸之路有多长,桑皮纸的传播就有多长,它成为古代中原与周边地区、中国与亚欧各国交往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