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
重器
民俗
味道
大美
回顾
特别策划
每年清明前后,雨燕从遥远的非洲南部飞抵北京还未落脚,一只只被放飞的扎燕风筝竞相与雨燕“共舞”, 这幅春日景象根植于老北京人的记忆中。
2023年4月20日,又迎来“国际中文日”。外国人学习中文是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加入到学习相声的队伍中。
在中国以金华火腿最为熟知,然而这种美食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将目光投向西班牙窖藏室里诱人的火腿正在等待世人的品鉴。中国的金华火腿和西班牙火腿虽说在制作上异曲同工,但是在风味上却各有千秋。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43个“世界级非遗”。
远观如大唐壁画,近听似仙乐飘飘,犹如回到唐朝长安!身着圆领袍服、头戴幞头的乐师,与高髻罗裙、红妆花钿的丰腴仕女,击座鼓、吹笙笛、敲云锣……奏出一首首极富韵味的长安古乐曲目。
中国是“礼仪之邦”,同时拥有众多精湛技艺,二者结合,成为了中国向世界递出的“外交名片”——国礼。独具匠心的国礼是一种国家文化符号,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非凡。
每年的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意在赞美“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今年国际茶日的中国区主场活动地点选在了广东潮州。
中国砚,品类繁多,松花砚当属“个性”砚台之一,以产自吉林长白山的松花石雕刻而成。用松花石制砚兴盛于清朝,康熙帝对松花砚喜爱有加,封它为“御砚”。
古人谈到墨,曾说:“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古法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过千锤百炼,至少历时一冬一夏,所以有“一两徽墨,一两金”之说。
中国新疆,有一种美食叫馕。馕的叫法,出自古波斯语,意为面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